關德輝走出低潮  輝灑人生路

 

在記憶裡,關德輝的歌聲,屬於年少的時光。他早在10年前就

到國外發專輯、演戲,後來不唱歌了,改拍連續劇。人生的迭

宕起伏,就如同他說的: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。”

 

我們都以為關德輝在大馬樂壇消失了,只能偶爾從香港連續劇

上看見他的蹤影。事實上,他比許多人更早到國外發片,然後

一直在國外發展。這幾年,他轉戰電視螢幕,在香港和台灣都

拍了不少連續劇。

 

1995年,他以歌手的身份進軍台灣、香港。直到與華納約滿後

,就不再續約,擔任自己的唱片的製作人。

結果,他經歷了人生最難忘的低潮。唱片推出市場後反應很差,讓他在歌唱的道路上

摔了一大跤。在這個時候,他認真考慮轉型。正好,香港TVB無線電視找他演戲,他

就簽約了。

 

“其實,第一次做電視藝人,壓力很大,心情經常很低落。幸好,堅持走了一兩年,

發現自己又走出另一片天空。”那一次人生的低潮,給了他很大的啟發。“人總在低

潮與磨難的時候,成長得比較快。經歷過那段日子以後,我發現自己不容易被挫折打

敗,對日後的工作也很有幫助。”

 

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

 

人生不見得能按照規劃走,計劃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改變而被迫跟改。就像他說的:

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。”

 

關德輝在還沒有離開學校之前,對未來是躊躇滿志的。“每一件事情我都計劃好,包

括在升上高中之前,我就知道自己不會進入文商班,而會選擇理科班。中學還沒畢業

,我就知道自己未來不會進入一般的大學,而是到藝術學院學畫畫。這些是我的興趣

,我認為那是我要走的路。”

 

結果,他沒有完成中學學業,就進入藝術學院。最終,他沒有走上畫畫的道路;藝術

學院的課程還沒完成,他就推出唱片,接下來還演戲。

 

“人生中有太多玩笑。”他領悟到,要應對變幻莫測的人生,用的不是計劃,而是堅

定的信念。他不再花費大量時間,去詳細規劃人生的每一個細節,反而將重心放在本

身的信念上。

 

“如果一個人的信念夠堅定,不管遇上甚麼變化,他就不會只是一個沒有渡頭的船,

不會是一列沒有軌道的火車。無論風浪多大,他都有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可以依循。只

要確立價值觀,再多的變化也就能應付自如了。”

 

事業無拼勁不成功

 

這些年來馬來西亞也可以看到關德輝在香港無線電視拍的電影,例如近期的《棟篤神

探》、《西關大少》以及《鴨寮街的金蛋》,他都軋上一角。

 

除了在香港拍片,他也向無線請長假到台灣拍片。“在台灣拍的是台語片,我不會說

台語,台詞都用來死背。”人用過去的經驗成就今天的自己,關德輝也不例外;再重

大的挫敗,他都經歷過了,面對一竅不通的台語,他同樣用堅定的意念去克服。

 

曾在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台灣和中國拍片,讓他感受到各地拍片模式的不同。

“香港人拍片速度很快,台灣拍片的時間很長。”他在台灣拍的是“按檔片”,一邊

拍一邊播,工作時間長得嚇人;如果片子沒有拍完就不可能收工。新加坡則是按部就

班,一切都按照程序與一定的時間表。

 

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,是在台灣拍片很辛苦,工作時間長,不過與工作人員合作很開

心。“每個人都很拼命,台前幕後的每一個人都為了同一個目的而不眠不休,讓人非

常感動。”

 

關德輝把拍片形容成“不像人一樣地工作”,他說,“這樣才可以拍出一部好的連續

劇。”他已經在台灣拍了《兄弟姊妹》和《海誓山盟》兩部長篇連續劇,長達兩百多

集;因為這樣,他也練就了台語。

 

未來開拓自己的事業

 

過去,關德輝曾經紅透星馬一帶,歌聲陪伴許多少男少女走過青澀的年少歲月。在自

己製作的專輯慘遭滑鐵盧之後,他彷彿沉寂了。

 

經過多年在演藝圈的大起大落,他自認韌性更強。但對再次出唱片的可能,他還是有

所保留。“出唱片要有好機會,我不想貿貿然出唱片。停了一陣子沒唱歌,如果再出

唱片,必須好好策劃,謹慎行事。”

 

這些年來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凡事都要謹慎小心。在無線,他也曾唱過主題曲,但是歌

唱已經不再是他工作的主力。

 

除了演戲以外,他在馬來西亞也與友人合資開辦舞蹈學院,為自己開拓另一條道路。

偶爾,他也會寫歌,例如在反社會病態活動中,他就貢獻出一首主題曲《黑白人生》

。主題曲前面還用了一小段台語饒舌的部份,把自己在台灣死背的台語活現出來。
 

 

 

 本文採自 馬來西亞- 星洲日報- 2005.12.2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