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其實,第一次做電視藝人,壓力很大,心情經常很低落。幸好,堅持走了一兩年,
發現自己又走出另一片天空。”那一次人生的低潮,給了他很大的啟發。“人總在低
潮與磨難的時候,成長得比較快。經歷過那段日子以後,我發現自己不容易被挫折打
敗,對日後的工作也很有幫助。”
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
人生不見得能按照規劃走,計劃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改變而被迫跟改。就像他說的:
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。”
關德輝在還沒有離開學校之前,對未來是躊躇滿志的。“每一件事情我都計劃好,包
括在升上高中之前,我就知道自己不會進入文商班,而會選擇理科班。中學還沒畢業
,我就知道自己未來不會進入一般的大學,而是到藝術學院學畫畫。這些是我的興趣
,我認為那是我要走的路。”
結果,他沒有完成中學學業,就進入藝術學院。最終,他沒有走上畫畫的道路;藝術
學院的課程還沒完成,他就推出唱片,接下來還演戲。
“人生中有太多玩笑。”他領悟到,要應對變幻莫測的人生,用的不是計劃,而是堅
定的信念。他不再花費大量時間,去詳細規劃人生的每一個細節,反而將重心放在本
身的信念上。
“如果一個人的信念夠堅定,不管遇上甚麼變化,他就不會只是一個沒有渡頭的船,
不會是一列沒有軌道的火車。無論風浪多大,他都有一套明確的價值觀可以依循。只
要確立價值觀,再多的變化也就能應付自如了。”
事業無拼勁不成功
這些年來馬來西亞也可以看到關德輝在香港無線電視拍的電影,例如近期的《棟篤神
探》、《西關大少》以及《鴨寮街的金蛋》,他都軋上一角。
除了在香港拍片,他也向無線請長假到台灣拍片。“在台灣拍的是台語片,我不會說
台語,台詞都用來死背。”人用過去的經驗成就今天的自己,關德輝也不例外;再重
大的挫敗,他都經歷過了,面對一竅不通的台語,他同樣用堅定的意念去克服。
曾在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香港、台灣和中國拍片,讓他感受到各地拍片模式的不同。
“香港人拍片速度很快,台灣拍片的時間很長。”他在台灣拍的是“按檔片”,一邊
拍一邊播,工作時間長得嚇人;如果片子沒有拍完就不可能收工。新加坡則是按部就
班,一切都按照程序與一定的時間表。
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,是在台灣拍片很辛苦,工作時間長,不過與工作人員合作很開
心。“每個人都很拼命,台前幕後的每一個人都為了同一個目的而不眠不休,讓人非
常感動。”
關德輝把拍片形容成“不像人一樣地工作”,他說,“這樣才可以拍出一部好的連續
劇。”他已經在台灣拍了《兄弟姊妹》和《海誓山盟》兩部長篇連續劇,長達兩百多
集;因為這樣,他也練就了台語。
未來開拓自己的事業
過去,關德輝曾經紅透星馬一帶,歌聲陪伴許多少男少女走過青澀的年少歲月。在自
己製作的專輯慘遭滑鐵盧之後,他彷彿沉寂了。
經過多年在演藝圈的大起大落,他自認韌性更強。但對再次出唱片的可能,他還是有
所保留。“出唱片要有好機會,我不想貿貿然出唱片。停了一陣子沒唱歌,如果再出
唱片,必須好好策劃,謹慎行事。”
這些年來的經歷讓他學會了凡事都要謹慎小心。在無線,他也曾唱過主題曲,但是歌
唱已經不再是他工作的主力。
除了演戲以外,他在馬來西亞也與友人合資開辦舞蹈學院,為自己開拓另一條道路。
偶爾,他也會寫歌,例如在反社會病態活動中,他就貢獻出一首主題曲《黑白人生》
。主題曲前面還用了一小段台語饒舌的部份,把自己在台灣死背的台語活現出來。